1. 青島和北京的區別
我是頭條上賀千城財經的作者,我來回答。
蘇州是江蘇經濟總量最多的城市,青島是山東的經濟中心,同為新一線城市的它們你認為誰更好呢?
說到一個城市的好,可謂是人人各有各的說法,不同的角度代表不同的看法。如從生活方面、也有看城市的經濟的、也有從城市所處的位置上看的、也有看城市的文化教育配置的等等。
那好吧,我就從上面的4個方面來比較一番蘇州和青島誰優誰劣了。
2018年蘇州和青島的經濟情況怎么樣
在過去的2018年度,蘇州GDP以18597億元繼續穩居國內的第7位,此時青島的GDP12001億元出頭位列江蘇南京之后的第12名。人均GDP方面,蘇州以17.4萬元排當年全國第5位,青島的數據較低一些13.5萬元排第14位。
到了2019年上半年,蘇州經濟總量9548.27億元依然是全國第7名,青島6552.7億元也是保持不變。
可是今年,青島經濟增速比蘇州快,GDP差額有去年的6590多億元縮小到不到3000億元。
青島與蘇州的位置情況怎么樣
青島位于京津唐經濟帶東南
青島哦位于山東的東南面,是環京津唐經濟帶南麓的城市,所以青島的發展更得益于自己的位置優勢和國家經濟政策而才有山東經濟第一城市的。
蘇州呢是全國出名的工業城市,東南距離上海非常的近,是長三角城市群的幾個副中心城市之一。
蘇州雖然不像青島那樣四沿海城市,可它的位置優勢一點不比青島差到哪里去,地勢較平坦,自北向南有京滬線穿過,東西向可連接上海、杭州和南京及合肥,從這點看,蘇州好過與青島,未來的蘇州工業經濟還是領先的。
蘇州雖然沒有什么像樣的大的客運機場,不比青島的海陸空交通優勢,但我認為還行吧,蘇州有發展的鐵路和高速網,如果蘇州未來要一座大的機場,合并昆山市在那建一座機場也是有可能的。
蘇州和青島的生活及教育資源如何
在生活方面,同為新一線城市的蘇州和青島沒有太大的差別,肯定是該有的如商業資源都較能滿足市民需求。
青島部分高校
那教育資源方面,青島是我國北方著名的軍事人才培養基地,一共有大學數量20多所,僅次于省會濟南。
蘇州部分大學
蘇州現在加民辦的院校也有20多所,但知名度和院校實力質量方面還不能和青島想比,青島有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和山東科技大學等本科大學,蘇州呢僅有蘇州大學和蘇州科技大學在本省較為知名。
所以,在滿足學生和家長的上學需求上,還是青島是更好的選擇地。
綜合我的上述分析
從海陸空優勢及教育方面,青島由于蘇州,青島本就是經濟強大的城市,暫時不能和蘇州比也能接受,但我認為還是青島要好。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
2. 青島和北京的區別是什么
一、坐標系不同
1、北京54坐標系為參心大地坐標系。
2、西安80坐標系為參心坐標系。
3、WGS84坐標系為地心坐標系。
4、UTM坐標系是是一種平面直角坐標,即投影坐標系。
二、橢球體不同
1、北京54坐標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橢球的兩個幾何參數。
2、西安80坐標系采用地球橢球基本參數為1975年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第十六屆大會推薦的數據。
3、WGS-84采用的橢球是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第17屆大會大地測量常數推薦值,WGS84基準面采用WGS84橢球體。
三、高程基準不同
1、北京54坐標系高程基準為1954年青島驗潮站求出的黃海平均海水面。
2、西安80坐標系基準面采用青島大港驗潮站1952-1979年確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國家高程基準)。
四、坐標原點不同
1、北京54坐標系大地原點在原蘇聯的普爾科沃。
2、西安80坐標系大地原點在我國中部,具體地點是陜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3、WGS-84原點是地球的質心。
3. 青島和北京誰大
不到一千公里。從青島到北京西是943公里,如果從山東境來說的話,從山東的聊城不到500公里。
4. 青島和北京差距有多大
青島和北京的溫差是相當大的。青島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相對涼爽,冬季相對溫暖。而北京位于中國北方,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干燥。因此,青島的夏季平均氣溫在25-28攝氏度左右,冬季平均氣溫在0-5攝氏度左右;而北京的夏季平均氣溫在30-35攝氏度左右,冬季平均氣溫在-10至0攝氏度左右。所以,青島和北京的溫差大約在5-10攝氏度左右。
5. 青島與北京的位置關系
青島在石家莊的東南方向!
青島市屬于山東省管轄,是山東省重點城市,也是著名的海濱旅游度假城市,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隨著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市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對山東省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石家莊是河北省的省會城市,距離我國的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都不是很遠,近些年來經濟發展的也比較快,是河北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
6. 青島和北京哪個發達
青島發展經濟具有幾方面明顯優勢:
區位及交通優勢:青島港是世界上吞吐量過億噸的16大港口之一,港口外向度全國領先;青島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副省級城市之首;青島以市南區為中心,形成了幾個“小時經濟圈”:一小時都市圈,一小時車程可輻射涵蓋整個青島所轄的七區五市;三小時服務圈,三小時可輻射至周邊縣、市和其他港口城市(如日照、連云港、威海等),涵蓋整個山東半島;八小時腹地圈,八小時的車程便可輻射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
產業基礎優勢:青島經濟實力雄厚,青島是中國北方和東北亞地區的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和制造業基地,是山東半島的經濟中心;青島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1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5位,2003年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青島增長速度最快;青島市市南區發展總部經濟已經具備一定的條件和基礎,并且初具規模。
人才科教資源優勢:青島人力資源密集,擁有大量優秀的海洋科技、企業管理、外經貿、金融、旅游、黨政管理、專業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青島的人才供應結構獨具特色,海洋科技資源和人才供應在山東半島獨占鰲頭。
市場環境優勢:青島的非公經濟發達:據我了解,2002年,青島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青島具有企業家成長及經營環境優良:青島的企業家成長環境全國領先;據山東省民營企業調查顯示,民營企業認為山東省經營環境比較理想的5個城市青島榮登榜首;青島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較高:2003年青島出口總額為123.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為40.1億美元。
人居環境優勢:青島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基本形成了山海優美、環境整潔、功能完善、生活舒適的人居環境。而且,市南區是青島優美人居環境的完美展現,它位于青島沿海地區,整個區位于山海之間,依山傍水,氣候溫和濕潤,自然環境優美,景點眾多,擁有融“山、海、城”為一體的獨特風貌。
品牌優勢:青島是山東半島的城市品牌,這個城市品牌的構建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得益于青島市知名企業所創下的企業品牌,青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31種,中國馳名商標6個,有4家企業獲得國家質量管理獎。作為青島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和政治、文化、商貿、旅游中心,市南區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山、海、城”為一體的自然風貌,發達的商貿、金融、旅游、信息產業,旺盛的人氣聚集、繁華的城市景觀等成為青島市城市品牌的典型代表。
成都經濟優勢明顯
去年底,北京社科院總部經濟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國總部經濟藍皮書》,將成都列入了“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前5強”。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島和武漢。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敬剛說:“我們參加了很多大項目的談判。在西部地區,大項目一般都在成都、西安、重慶3個地方選擇。成都高新區完全有實力與其他地區競爭?!?/p>
以英特爾選擇成都為例,敬剛說:“北京、上海一些IC企業老總都驚訝,‘以前認為做IC應該在上海,怎么突然跑到成都去了?’后來他們分析的結果是,‘成都的崛起是一種市場行為,是市場的選擇’?!?/p>
在敬剛看來,西部地區在某些領域并不完全處于劣勢。首先是成本低,例如英特爾產品從成都出發的空運費比從上海出發還略低。成本是所有公司考慮的首要因素。其次,成都大學較多,人才比較多,且勞動力成本較低。此外,為引進英特爾這樣的大項目,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都創造了極為優厚的條件。成都市成立了為英特爾公司服務的專門機構,使得英特爾的工作格外順利和高效。例如辦營業執照,在普通情況下起碼得3個月時間,而英特爾只用了20天。
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成都發展總部經濟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成都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相繼獲得了“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等稱號,頗具發展總部經濟的區位優勢、信息資源優勢、文化優勢、市場環境優勢。成都擁有一大批中央駐川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高科技企業,其人才、教育、科技資源優勢,能夠為總部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宜商宜居的人氣氛圍也是成都發展總部經濟的有利條件。成都是商業發達的千年商都,長期以來是西南地區的商貿中心。有消息稱,整個西南地區的商品零售額,成都占了40%。因此,成都歷來是商家必爭之地,可以使跨國公司獲得較多的商機。
除此之外,成都還有都江堰、青城山、草堂、武侯祠以及周邊的三星堆、峨嵋山等人文和自然資源造就的豐富看點,還有美味的川菜、小吃,而長期形成的休閑氣氛,正好可以與總部經濟區快節奏生活造成的焦慮感形成“對沖”,從而別具吸引力。
地方官員熱情高漲
4月2日,在成都平原秀美春色的襯托下,“總部經濟·臨空經濟發展論壇”在成都雙流縣舉行。來自北京和四川的28名知名專家、學者匯聚雙流,為成都、雙流發展總部經濟、臨空經濟指點迷津。
憑借坐擁全國第五、西部最大的航空樞紐,以及連續10年蟬聯四川省縣級經濟“十強縣”榜首的經濟實力,雙流縣響亮地提出要打造總部經濟和臨空經濟。雙流縣縣委書記謝瑞武在論壇上說,該縣一直在積極探索區域經濟的發展道路和模式,且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偛拷洕团R空經濟作為新型的城市經濟形態為雙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又一個新視角。
過去工業企業集中的成都市成華區,則借助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遷出城區之機,提出建設東郊城市副中心、發展總部經濟、建設物流基地的口號。除搬遷企業可以騰出在成都市區已屬十分稀缺的土地資源外,成華區還擁有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這是成華區發展總部經濟的助推器。據介紹,目前進入該園區的企業已近50家,其中60%屬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及技術覆蓋通信、軟件、IC設計、微波工程、信息處理及傳輸等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216項。成華區稱,該區已構建起了“科研總部經濟”的框架。
處于成都核心城區的青羊區和錦江區,更是加快了發展總部經濟必不可少的中央商務區建設。最新的CBD規劃區在過去的基礎上擴大了不少,而功能完善的高標準寫字樓以及與之配套的金融、商貿、休閑、娛樂等設施,也都在規劃之內。
諸多條件尚待完善
對于國內不少地方官員對發展總部經濟的盲目熱衷,專家指出,總部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市場經濟本身的規律,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政府導向并不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總部經濟是一種高級形態的經濟,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綜合性條件,包括區位、環境、人才、產業集群和產業鏈,以及金融、信息、咨詢、法律、物業等高端服務業。
成都顯然已經具備發展總部經濟的較好條件。但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成都發展總部經濟還處于初始階段。
專家認為,打造總部經濟,成都還有諸多方面亟待加強和完善。比如:城市服務功能的營造;城市投資軟環境的建設;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政府服務的質量與水平;培育與總部經濟相適應的高級生產要素(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研發、金融、營銷、會計等經濟含量比較高的組織);調整有關政策,以促進總部經濟和地方發展的良性互動等。在這些方面,都需要政府有所作為。正如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宜勇所說的那樣,打造總部基地,也體現政府自身改革,是政府自主創新和政府競爭力比拼的結果。
本人在青島上學 ,認為青島沒有描述的這么好,當然也不錯。至于去成都還是青島,你就自己做決定吧。不過,請你選擇適合自己的地方。
7. 北京與青島發展比較
北京面積大。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于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巖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巖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均屬之)。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群。